珠宝玉石是天然珠宝玉石(包括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和天然有机宝石)和人工宝石(包括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的统称,简称宝石。狭义的宝石主要是指天然珠宝玉石。
迄今为止,已发现的矿物有3000多种,其中200-300种可成为宝石,而市场上常见流通的宝石也就是20-30种,所以宝石只是矿物中很少的一部分,是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精华。
1、天然宝石: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丽、耐久、稀少且可加工成饰品的矿物单晶体(可含双晶)。 按价值和稀少程度划分为: a、高档宝石,如:钻石、刚玉(红宝石)、金绿宝石(猫 眼、变石)、绿柱石(祖母绿)。 b、中、低档宝石,如:碧玺、尖晶石、托帕石、橄榄石、石榴石、长石、水晶等。 c、稀少宝石,如:塔菲石、蓝锥矿等(产量稀少仅供实验室或收藏陈列之用)。
2、天然玉石: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丽、耐久、稀少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少数为非晶质体。 按硬度和工艺特点分为: a、高档玉石,摩氏硬度为6-7。国际上公认的高档玉石只有:硬玉和软玉(即俗称的翡翠和和田玉)。 b、中、低档玉石,摩氏硬度为5-6。如欧泊、青金岩、孔雀石、绿松石、独山玉、蛇纹石(岫玉)、石英质类(玛瑙)等。 c、雕刻石,摩氏硬度小于4。如印章石(田黄、鸡血石)、砚石(端砚、歙砚)、观赏石等。
3、天然有机宝石:由自然界生物生成,部分或全部由有机物质组成的,可用于首饰及装饰品制作的材料,如珍珠、珊瑚、琥珀、象牙等。
琥珀的英文为Amber,源于拉丁文Ambrum,意思是精髓。中国古代认为琥珀是“虎魄”。
琥珀是第三纪松柏科植物的树脂,经地质作用掩埋地下,经过很长的地质时期,树脂失去挥发成分并聚合、固化形成琥珀。它常与煤层相伴而生。琥珀是碳氢化合物,含有琥珀酸和琥珀树非晶质体透明至半透明脂,化学成分为C10H16O。形状多呈饼状、肾状、瘤状、拉长的水滴状和其它不规则形状。折射率1.54,无多色性,密度1.08g/cm3,硬度2~3性脆,无解理,具贝壳状。颜色有黄色、橙黄色、褐黄色、棕色或暗红色,浅绿色和淡紫色的品种极为罕见。油脂光泽,断口。琥珀为有机物,加热到150℃即软化,250℃~300℃熔融,散发出芳香的松香气味。琥珀溶于酒精。常含有昆虫、种子和其它包裹体。
琥珀的品种有金珀、血珀、虫珀、香珀、灵珀、石珀、花珀、水珀、明珀、蜡珀、密腊、红松脂等,其中金珀是优质品种。最珍贵的品种是包裹有昆虫的琥珀,俗称“琥珀藏蜂”,以昆虫清晰、形态栩栩如生、个体大、数量多为最佳。
欧洲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出产的琥珀最为著名,另外美国、新西兰、印度、缅甸等国也有出产。中国的主要产地是辽宁省抚顺市和河南省南阳市,抚顺出产的琥珀呈黄色到金黄色,常包裹有昆虫,清晰美观,是极珍贵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