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珠宝玉石 >> 宝石
珠宝玉石

珠宝玉石是天然珠宝玉石(包括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和天然有机宝石)和人工宝石(包括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的统称,简称宝石。狭义的宝石主要是指天然珠宝玉石。

迄今为止,已发现的矿物有3000多种,其中200-300种可成为宝石,而市场上常见流通的宝石也就是20-30种,所以宝石只是矿物中很少的一部分,是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精华。

1、天然宝石: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丽、耐久、稀少且可加工成饰品的矿物单晶体(可含双晶)。
      按价值和稀少程度划分为:
      a、高档宝石,如:钻石、刚玉(红宝石)、金绿宝石(猫 眼、变石)、绿柱石(祖母绿)。
      b、中、低档宝石,如:碧玺、尖晶石、托帕石、橄榄石、石榴石、长石、水晶等。
      c、稀少宝石,如:塔菲石、蓝锥矿等(产量稀少仅供实验室或收藏陈列之用)。

2、天然玉石: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丽、耐久、稀少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少数为非晶质体。
      按硬度和工艺特点分为:
      a、高档玉石,摩氏硬度为6-7。国际上公认的高档玉石只有:硬玉和软玉(即俗称的翡翠和和田玉)。
      b、中、低档玉石,摩氏硬度为5-6。如欧泊、青金岩、孔雀石、绿松石、独山玉、蛇纹石(岫玉)、石英质类(玛瑙)等。
      c、雕刻石,摩氏硬度小于4。如印章石(田黄、鸡血石)、砚石(端砚、歙砚)、观赏石等。

3、天然有机宝石:由自然界生物生成,部分或全部由有机物质组成的,可用于首饰及装饰品制作的材料,如珍珠、珊瑚、琥珀、象牙等。

红宝石

红宝石的英文为Ruby,源自拉丁文Ruber,意思是红色。红宝石的矿物名称为刚玉,化学成分为Al2O3,因含微量元素Cr而成红至粉红色。非均质体,属三方晶系,晶体形态常呈桶状、短柱状、板状等,集合体多为粒状或致密块状。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折射率1.762~1.770,双折射率0.008~0.010,红宝石在长、短波紫外线照射下发红色及暗红色荧光。二色性明显,具有特殊的六射星光的光学效应。硬度为9,密度4克/立方厘米。无解理,裂理发育。

红宝石的主要产地是缅甸、泰国、斯里兰卡和中国的云南省,其中以缅甸出产的红宝石质量最好,其“鸽血红”品种为世界上最珍贵的红宝石。

蓝宝石

蓝宝石的英文为Sapphire,源自拉丁文Spphins,意思是蓝色。矿物名称为刚玉,目前宝石界将红宝石之外,其余各色宝石级刚玉统称为蓝宝石。蓝宝石是世界五大珍贵高档宝石之一。

蓝宝石的化学成分为Al2O3,因含微量元素Ti或Fe而呈蓝色。非均质体,属三方晶系,晶体形态常呈桶状、短柱状、板状等,集合体多为粒状或致密块状。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折射率1.762~1.770,双折射率0.008~0.010,二色性强,有时具有星光或变色的特殊光学效应。硬度为9,密度4克/立方厘米。无解理,裂理发育。

颜色可以分为蓝色蓝宝石和艳色(非蓝色)蓝宝石。颜色以印度产“矢车菊蓝”为最佳。

蓝宝石品质的评价依据是颜色、重量、透明度和净度。

缅甸产的蓝宝石,呈鲜艳的蓝色(含钛致色),可产生六射或十二射星光;印度克什米尔产的蓝宝石,呈矢车菊蓝色,是微带紫的靛蓝色,属优质蓝宝石;斯里兰卡、泰国、中国、澳大利亚产的蓝宝石也各具特色。

蓝宝石被定为“九月生辰石”,象征慈爱、忠诚和坚贞。

尖晶石

尖晶石的英文为Spinel,源自希腊文Spark,意思是红色或橘黄色的天然晶体,或源自拉丁文Spinella,意思是荆棘。

化学分子式为MgAl2O4,是一种镁铝氧化物。均质体,等轴晶系,晶体形态为八面体、八面体与菱形十二面体的聚形。颜色丰富多样,有红色、橙红色、粉红色、紫红色、黄色、橙黄色、褐色、绿色、蓝色、绿蓝色、灰蓝色、紫色、无色等,偶有星光效应、变色效应,尖晶石的品种是根据颜色和特殊光学效应来划分的。透明,玻璃光泽。折射率1.718。密度3.60克/立方厘米。硬度为8。红色、橙色尖晶石在长波紫外光下发红色、橙色荧光。

尖晶石品质的评价依据是颜色、透明度、重量。鲜红色、透明度高、重量大的尖晶石最受人们欢迎。

由于尖晶石具有美丽的颜色,自古以来一直把它误认为是红宝石。目前世界上最具有传奇色彩、最迷人的重361克拉的“铁木尔红宝石”(Timur Ruby)和1660年被镶在英帝国国王王冠上重约170克拉的“黑色王子红宝石”(Black Prince's Ruby),直到近代才鉴定出它们都是红色尖晶石。在我国清代皇族封爵和一品大官帽子上用的红宝石顶子,几乎全是用红色尖晶石制成的,尚未见过真正的红宝石制品。世界上最大、最漂亮的红天鹅绒色尖晶石,重398.72克拉,是1676年俄国特使奉命在我国北京用2672枚金币卢布买下的,现存于俄罗斯莫斯科金刚石库中。

尖晶石的主要产地是阿富汗、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国。

黝帘石

黝帘石的英文为Zoisite。由于60年代在坦桑尼亚发现了蓝到紫色的黝帘石透明晶体,故又称坦桑石,也称月泉石。

黝帘石的化学成分为Ca2Al3(SiO4)3(OH)。斜方晶系,有平行柱状条纹。透明,玻璃光泽。折射率1.691~1.700,双折射率0.008~0.013。三色性明显,坦桑石的为蓝色、紫红色、绿黄色,加热处理后为蓝色和紫色;褐色黝帘石为绿色、紫色和浅蓝色,黄绿色黝帘石为暗蓝色、黄绿色和紫色。密度3.35g/cm3。硬度:8。

颜色有蓝色、紫蓝色(坦桑石)、褐色、黄绿色、粉红色(锰黝帘石)和双色(红宝黝帘石,红色和绿色共生)。

祖母绿

祖母绿的英文名称为Emerald,起源于古波斯语,后演化成拉丁语Smaragdus。祖母绿又叫“吕宋绿”、“绿宝石”。

祖母绿是一种含铍铝的硅酸盐,其分子式为Be3Al2[Si6O18],属于绿柱石家族中最“高贵”的一员。非均质体,属六方晶系,晶体单形为六方柱、六方双锥,多呈长方柱状,表面有纵纹;集合体呈粒状、块状等。因含有微量铬元素离子而呈翠绿色,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折射率1.577~1.583,双折射率0.005~0.009,多色性不明显,滤色镜下呈粉红色。密度2.72克/立方厘米,硬度7~8。解理不完全,贝壳状断口,具脆性。合成祖母绿,助熔剂生长法和水热法合成,颜色浓艳,紫外线下有较强的红色荧光,滤色镜下呈鲜明的红色。

祖母绿的评价依据是颜色、透明度、净度、切工和重量。颜色多呈透明、鲜艳的翠绿色、淡黄绿色等。外貌柔绒状,包裹体常见。祖母绿较脆,怕高温,遇火会褪色,在高温下容易炸裂,佩带和保存时要十分注意。

祖母绿的主要产地是哥伦比亚、乌拉尔、巴西、俄罗斯、津巴布韦、印度、澳大利亚和中国云南省等地,其中哥伦比亚出产的祖母绿品质最好。

海蓝宝石

海蓝宝石,英文为Aquamarine,源自拉丁文Sea Water。我国宝石界称海蓝宝石为蓝晶。传说,这种美丽的宝石产于海底,是海水之精华,所以航海家用它祈祷海神保佑航海安全,称其为“福神石”。我国宝石界称海蓝宝石为“蓝晶”。

海蓝宝石、祖母绿和绿宝石在矿物学中都称为绿柱石,绿柱石是一种含铍、铝的硅酸盐,分子式为Be3Al2[Si6O18]。海蓝宝石的颜色为天蓝色至海蓝色或带绿的蓝色。它的颜色主要是由于含微量的二价铁离子(Fe2+),以明洁无暇、浓艳的艳蓝至淡蓝色者为最佳。属六方晶系,常见的晶体形态为六方柱,其次为六方双锥,集合体多呈柱状产出。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折射率1.577~1.583,双折射率0.005~0.009。多色性明显,为蓝到蓝绿色。X射线照射下不发光。密度2.72克/立方厘米。硬度7~8,贝壳状断口。

海蓝宝石品质的评价依据是颜色、透明度和重量。颜色深、无瑕疵、重量大的为好。

海蓝宝石被定为三月生辰石,象征沉着、勇敢和聪明。

海蓝宝石主要赋存于伟晶岩矿床-糖粒状钠长石化伟晶岩中,最著名的产地是巴西的米纳斯吉拉斯州,其次是俄罗斯和中国等。

猫 眼

金绿宝石的英文为Chrysoberyl,源自希腊语Chrysos(金)和Beryuos(绿宝石),意思是“金色绿宝石”。金绿宝石具有猫 眼效应的变种叫猫 眼,猫 眼是高档宝石的品种,是极为罕见和贵重的。

化学分子式为BeAl2O4。属斜方晶系,晶体形态常呈短柱状、板状。颜色为黄色、黄绿色、黄褐色和灰绿色等。透明至不透明,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折射率1.746~1.755,双折射率0.008~0.010,色散0.014,黄绿色的金绿宝石在短波紫外光下发黄绿色荧光。密度3.73克/立方厘米。硬度8~9,贝壳状断口,韧性极好。有猫 眼效应,偶见星光效应。

猫 眼的评价依据是明亮的黄褐色或黄绿色颜色、眼线(光带)、透明度、净度和晶体直径大于3毫米。猫 眼的眼线(光带)要求平直、均匀、连续、清晰、明亮。

优质猫 眼的主要产地是斯里兰卡和巴西。

变石

金绿宝石的英文为Chrysoberyl,源自希腊语Chrysos(金)和Beryuos(绿宝石),意思是“金色绿宝石”。金绿宝石具有变色效应的变种叫变石,变石是高档宝石的品种,是极为罕见和贵重的。

化学分子式为BeAl2O4。属斜方晶系,晶体形态常呈短柱状、板状。颜色为黄色、黄绿色、黄褐色和灰绿色等。透明至不透明,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折射率1.746~1.755,双折射率0.008~0.010,色散0.014,变石在长、短波紫外光下发红色荧光。密度3.73克/立方厘米。硬度8~9,贝壳状断口,韧性极好。有变色效应(阳光下呈绿色,在烛光和白炽灯下呈红色),偶见星光效应。

变石的评价依据是颜色、透明度、净度和晶体直径大于3毫米。变石的变色效应要求阳光下呈祖母绿色,烛光和白炽灯下呈红宝石色。

优质变石的主要产地是斯里兰卡和俄罗斯乌拉尔地区。

碧玺

碧玺,宝石级电气石的俗称,英文为Tourmaline,源自古僧伽罗文Turmali,意为“混合宝石”。我国古时也称“碧霞玺”、“碧霞希”、“碧洗” “碧硒”等。

化学分子式为(Al,Fe,Cr)6(BO3)3Si6O18(OH)4,颜色多种多样,有无色、玫瑰红色、粉红色、红色、蓝色、绿色、黄色、褐色和黑色等,其中以蔚蓝色和鲜玫瑰红色为上品。属三方晶系,晶体呈复三方柱状。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一般为1.624~1.644,双折射率0.020,色散0.017。具极强的多色性。硬度7~8。密度3.06克/立方厘米。无解理,贝壳状断口。碧玺还具有压电性和热电性,这也是电气石名称的由来。

碧玺的品质以颜色、透明度、净度和重量作为评价依据。

人们把碧玺定为“十月诞生石”,象征安乐与和平。

碧玺的主要产地是巴西米那斯吉拉斯州。另外,美国、俄罗斯、斯里兰卡、缅甸、中国也有出产,其中中国新疆的阿勒泰所产的内红外绿的“西瓜皮”碧玺是碧玺中的珍品。

锂辉石

锂辉石的英文为spodumene1。

化学分子式为LiAl(SiO3)2,系辉石族矿物中最重要的宝石矿物。单斜晶系,晶体呈柱状或板状,晶面有纵向条纹,常有熔蚀现象,并有明显的三角形表面印痕,集合体呈板柱状,也有致密的隐晶块体。颜色有粉红色至紫红色、黄色、绿色、蓝色和无色等。透明,玻璃光泽,解理面微带珍珠状变彩。品种有紫锂辉石(粉红色变种,因含有锰而呈现有如薰衣草的淡紫色,在1902年由孔赛博士发现才成为宝石的一种,是锂辉石中的著名品种)、锂辉石(黄色(有深、有浅),浅蓝绿色等)、翠铬锂辉石(绿色偏深,晶体很小,仅产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折射率1.660~1.676,双折射率0.014~0.016,色散0.017,多色性强,紫锂辉石呈粉红色至紫红色,绿色锂辉石为绿色、黄绿和蓝绿色,紫锂辉石,紫外荧光长波下为粉红到橙色。密度3.18g/cm3。 硬度6~7,断口为阶梯状。

主要产地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巴西米纳斯吉拉斯、马达加斯加、巴基斯坦、缅甸和中国新疆等地。

石榴石

石榴石的英文为Garnet,源自拉丁文Granatum,意思是“像种子一样”。因晶体形状、颜色与石榴籽十分相似而得名;又因颜色深红带紫故称紫牙乌,也称子牙乌。

石榴石族矿物,是化学成分比较复杂的硅酸盐矿物,化学分子式为A3B2[SiO4]3,其中A表示Ca2+、Mn2+、Fe2+、Mg2+等二价阳离子,B表示Fe3+、Cr3+、Al3+等三价阳离子。均质体,等轴晶系,晶体形态呈菱形十二面体、四角三八面体或二者的聚形,集合体为粒状或块状。颜色受成分影响,呈现多种颜色,有红、紫红、橙红、黄、橙黄、褐黄、绿、橄榄绿、黄绿、黑等色。晶面显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断口显油脂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折射率1.740~1.888,不具多色性,没有双折射现象。硬度7~8,密度3.50~4.20克/立方厘米。石榴石可以分成两个系列(钙系列和铝系列)、六个主要品种(镁铝榴石、铁铝榴石、锰铝榴石和钙铝榴石、钙铁榴石、钙铬榴石)。

石榴石品质的评价依据是颜色、透明度、粒度。宝石级石榴石的标准要求:颜色鲜艳,透明度好,粒径大于5毫米。翠绿色铬钒铝榴石价值最高,质优者可与祖母绿相比。

石榴石被定为“一月诞生石”,象征忠实、友爱和贞操。

多数宝石级石榴石发现在冲积砂矿中,主要产地有斯里兰卡、印度、马达加斯加、美国和中国等国。

托帕石

托帕石的英文为Topaz,源自希腊文Topazios或焚文Topas。1737年亨克尔用Topaz描述德国盛产的黄宝石而得名。托帕石的矿物学名为黄玉,黄玉又称黄宝石。

托帕石是一种含水的铝硅酸盐矿物,化学分子式为Al2[SiO4](F,OH)2。斜方晶系,晶体形态多呈斜方柱状,晶柱面常具纵纹,集合体形态为柱状、粒状或块状。颜色可分为粉红色、红色、金黄色、酒黄色、天蓝色和无色等,其中粉红色、红色、金黄色托帕石最为珍贵。玻璃光泽,透明。折射率1.619~1.627,双折射率0.008~0.010,色散0.014,多色性清楚。硬度8,密度3.53克/立方厘米。解理发育,性脆。用天然无色托帕石经辐射加温处理后的蓝色托帕石已经大量投入市场,其颜色淡雅艳丽,性质稳定,特性与天然托帕石均无差异,无法鉴别,但是在交易时应注明“处理”。

托帕石品质的评价依据是颜色、净度和重量,要求颜色浓艳、纯正、均匀,透明度好,瑕疵少,重量至少在0.7克拉以上。

托帕石被定为“十一月生辰石”,象征友谊、友情和友爱。

世界上95%以上的托帕石产于巴西靠近罗德里格西尔瓦城的米纳斯吉拉斯伟晶岩中,品种为无色及各种艳色的黄玉,曾产有重量达300公斤的透明托帕石,堪称世界之最,现藏于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此外,美国、中国、缅甸、斯里兰卡、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也有托帕石产出。我国主要产自内蒙古、江西、云南、广东等地。

橄榄石

橄榄石因其颜色多为橄榄绿色而得名。英文为Peridot或Olivine,前者源自法文Peridot,后者是矿物学名词。

橄榄石的化学分子式为(Mg,Fe)2[SiO4]。斜方晶系,晶体形态常呈短柱状,集合体多为不规则粒状。颜色多为橄榄绿、黄绿、金黄绿或祖母绿色。玻璃光泽,透明。折射率1.654~1.690,双折射率0.036。多色性不明显,色散0.020。密度3.34克/立方厘米。硬度6~7,具脆性,韧性较差。

橄榄石的评价依据是颜色、净度、切工和重量。以金黄绿色和祖母绿色、净度好、重量大、刻面型和祖母绿型为好。选购时注意:橄榄石特有的橄榄绿色,内部的包裹体呈睡莲叶状。

橄榄石被定为“八月生辰石”,象征温和聪敏、家庭美满、夫妻和睦。

世界上最大的一颗宝石级橄榄石产于红海的扎巴贾德岛,重310克拉,现存于美国华盛顿史密斯学院。橄榄石的主要产地有红海的扎巴贾德岛、缅甸的抹谷、美国、巴西等地区,中国河北、吉林也是优质橄榄石的产地。

黑曜岩

黑曜岩,化学成分相当于花岗岩的成分,60%~75%为二氧化硅,25%~30%由氧化铝、碱金属和铁组成。

黑曜岩的物理性质为:
      (1)颜色:褐至黑色,呈斑纹和条带状。
      (2)透明度:透明至不透明。
      (3)光泽:玻璃光泽。
      (4)硬度:5~6。
      (5)内部常见微小晶体的造岩矿物,树枝状微晶及圆形、长形气泡。
      (6)亚种有雪花黑曜岩(在黑色背景上布有白色微晶圆斑)、银色和金色黑曜岩(具白色、黄色调的晕彩)和黑曜岩球。

黑曜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比较著名的产地有墨西哥、新西兰、冰岛、匈牙利、希腊以及美国。


Copyright © 2011 WEALTHINSIGH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季春堂 艺术馆    备案编号:沪ICP备1904415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