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玉石是天然珠宝玉石(包括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和天然有机宝石)和人工宝石(包括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的统称,简称宝石。狭义的宝石主要是指天然珠宝玉石。
迄今为止,已发现的矿物有3000多种,其中200-300种可成为宝石,而市场上常见流通的宝石也就是20-30种,所以宝石只是矿物中很少的一部分,是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精华。
1、天然宝石: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丽、耐久、稀少且可加工成饰品的矿物单晶体(可含双晶)。 按价值和稀少程度划分为: a、高档宝石,如:钻石、刚玉(红宝石)、金绿宝石(猫 眼、变石)、绿柱石(祖母绿)。 b、中、低档宝石,如:碧玺、尖晶石、托帕石、橄榄石、石榴石、长石、水晶等。 c、稀少宝石,如:塔菲石、蓝锥矿等(产量稀少仅供实验室或收藏陈列之用)。
2、天然玉石: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丽、耐久、稀少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少数为非晶质体。 按硬度和工艺特点分为: a、高档玉石,摩氏硬度为6-7。国际上公认的高档玉石只有:硬玉和软玉(即俗称的翡翠和和田玉)。 b、中、低档玉石,摩氏硬度为5-6。如欧泊、青金岩、孔雀石、绿松石、独山玉、蛇纹石(岫玉)、石英质类(玛瑙)等。 c、雕刻石,摩氏硬度小于4。如印章石(田黄、鸡血石)、砚石(端砚、歙砚)、观赏石等。
3、天然有机宝石:由自然界生物生成,部分或全部由有机物质组成的,可用于首饰及装饰品制作的材料,如珍珠、珊瑚、琥珀、象牙等。
钻石,矿物名称为金刚石。英文为Diamond,源于古希腊文Adamant,意思是坚硬不可侵犯的物质。
钻石的化学成分是碳,在宝石中,是唯一由单一元素组成的。均质体,属等轴晶系,晶体形态多呈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四面体及它们的聚形。纯净的钻石无色透明,由于微量元素等因素而呈现不同颜色。强金刚光泽,折射率为2.417,色散中等,为0.044。具有发光性,日光照射后,夜晚能发出淡青色磷光;X射线照射,发出天蓝色荧光。热导率为10W/(℃·cm)(室温),用热导仪测试,反应最为灵敏。硬度为10,是目前已知最硬的矿物,但重击后会顺其解理破碎,一组解理完全。密度为3.52克/立方厘米。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常温下,酸和碱不会对其产生作用。
钻石品质的评价依据有四个方面: (1)颜色:以无色为最好,颜色越深,质量越差。具有彩色(如红色、粉红色、绿色、淡蓝色等)的钻石,属于钻石中的珍品,价格昂贵; (2)净度:在十倍显微镜下仔细观察,瑕疵越多,所在位置越明显,质量越差; (3)重量:钻石的价值与重量的平方成正比,重量越大,价值越高; (4)切工:按标准比例切磨成标准圆钻型为最好。
钻石居世界五大珍贵高档宝石之首,素有“宝石之王”的美誉。国际宝石界定钻石为“四月生辰石”。世界上最早发现金刚石的国家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世界上最大的钻石是1905年1月21日在南非比勒陀利亚城发现的库里南钻石,呈淡天蓝色,重量3106克拉,被琢磨成大小不等的105粒钻石,其中最大的一粒“非洲之星”重530.2克拉,镶在英王爱德华七世的权杖上。
世界上最著名的钻石产地有澳大利亚、南非、扎伊尔、博茨瓦纳、俄罗斯等国。中国的辽宁、山东、湖南等省也有出产。